到底什么才算一个好演员?是那张让人看一眼就忘不掉的脸,还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“范儿”?这个问题,搁在以前可能还有的聊,但现在,尤其是在看了黄渤、张颂文这些人之后,答案好像越来越清楚了。
说起黄渤,我估计没几个人会把他跟“帅哥”这两个字挂上钩。他刚出来那会儿,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,《疯狂的石头》里那个满嘴青岛话、偷面包还被车撞的黑皮。那形象,跟主流审美简直是背道而驰。
可就是这么一个人,硬是靠着本事,把自己演成了百亿影帝。你看他在《斗牛》里,演那个叫牛二的农民,整部戏灰头土脸,跟一头牛作伴,那种骨子里的执拗和卑微,被他演活了。
你根本不会去想他帅不帅,你只会觉得,他就是牛二。这就是本事,是能让你完全忽略他外貌的硬实力。
还有前段时间火得一塌糊涂的张颂文。在《狂飙》之前,说实话,除了圈内人,没多少观众认识他。他不像那些流量明星,有铺天盖地的新闻,也没有什么特别抓人眼球的“气质”。
他就是个安安静静演戏的人,甚至还当了很久的表演指导,教别人怎么演。可一旦机会来了,他就能给你个王炸。
《狂飙》里的高启强,从一个被人欺负的卖鱼小贩,一步步变成心狠手辣的黑道大佬,这中间二十年的跨度,你看他的眼神、体态、说话的语气,全在变。那种变化不是靠化妆,是靠他从内到外对角色的理解,这玩意儿,真不是光有张好看的脸就能撑起来的。
女演员里也有这样的例子,周冬雨就算一个。她刚出道的时候,演《山楂树之恋》里的静秋,那叫一个清纯,简直成了“国民初恋”的代名词。所有人都以为,她可能就要被钉死在这种“清纯气质”的角色上了。
结果呢?人家转头就在《七月与安生》里演了个放荡不羁、活得特野的安生,那种感觉,跟静秋完全是两个人。再到后来的《少年的你》,她演的陈念,那种被欺凌的隐忍和骨子里的倔强,看得人直揪心。
她用一部部作品告诉所有人,别给我贴标签,我能演的,比你想象的多得多。她这是主动用演技,把自己从一个固定的“气质”模子里给拽了出来。
这种关于“气质”和“演技”的讨论,不光是在电影电视圈,现在连最火的短剧圈里都吵翻了天。短剧这东西,节奏快,几分钟就得抓住你,所以演员的辨识度就显得特别重要。这里面,王格格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。
她算是短剧圈里的一个“劳模”,据说刚入行一年就拍了八十多部,跟疯了似的。让她一炮而红的,是那部叫《河神的新娘》的短剧。
她的长相和气质确实很特别,瘦瘦的,有种清冷感,不是那种甜美挂的,但很有故事性。这种独特的气质,让她在千篇一律的网红脸里一下子就跳了出来,很多人就是被她这个“范儿”给吸引的。
她火了之后,资源就没断过,什么《玫瑰冠冕》、《情靡》,光听名字就知道是那种氛围感拉满的剧。但是,看得多了,慢慢就有些不一样的声音出来了。
有人觉得,她的表演方式好像有点固定,不管演什么角色,表情和动作都有点模式化,情绪的层次感不太够,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平淡。说白了,就是气质盖过了演技,你看的是王格格本人,而不是她演的那个角色。
就在这个时候,另一个人被大家翻了出来,她叫郭宇欣。说她是“宝藏女孩”真的一点都不过分。她不像王格格那样有棱角分明的个人标签,她给人的感觉更像一杯温水,但能装进任何形状的杯子里。
看她演戏,最大的感觉就是“自然”,你感觉不到她是在“演”,她就是那个角色本人。无论是搭档哪个男演员,她都能给出最真实的反应,那种松弛感,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。
后来有人把她俩放在一起对比,这下子就炸锅了。大家猛然发现,郭宇欣这种纯靠实力“杀”出来的演员有多难得。
她演的角色,虽然大多是言情剧里的温柔女孩,但每一个都让你觉得不一样,她能演出角色细微的心理变化。她对待角色的那种认真劲儿,对情绪的精准拿捏,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。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,很多人开始自发地安利她,说这才是真正的演戏。
这么一比,那个最初的问题就有了答案。王格格的独特气质,是她的“敲门砖”,让她能在这个拥挤的赛道里被迅速看到,这是她的幸运。但郭宇欣的扎实演技,是她的“杀手锏”,让她在被看到之后,能够站得稳,走得远。
我之前看到网上有个挺有意思的说法,好像是个业内人士分享的,他说“气质决定一个演员的起点,但演技决定这个演员的终点”。
话糙理不糙,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。之前还有个网络小调查,问观众什么因素会让你重复看一部剧,结果超过七成的人选了“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”,而不是“演员的个人魅力”。
说到底,气质这东西,有时候挺玄的,它可能是天生的,也可能是包装出来的,但它终究是演员自身的一部分。而演技,是需要实打实去磨练、去思考、去感受的真功夫。
它能让一个演员超越自身外形的局限,去成为任何人。当一个演员的演技足够强大时,气质就成了一个可以随时切换的“皮肤”,而不是一个无法挣脱的“牢笼”。
一张有故事的脸或许能惊艳时光,但一个能塑造灵魂的演员,才能真正定义岁月。
配资正规网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